电解离子接地棒是一种由国内企业基于国外技术自主研发的新型接地材料,主要应用于通信、电力、石化、金融等领域的防雷接地工程 。产品主体采用铜、钢两种材料以确保导电性能,内部填充高碳离子化合物晶体及离子发生装置,通过潮解作用释放活性电离子,改善土壤导电性以维持接地电阻稳定 。
该接地棒外部填充剂具有强吸水性、强吸附力和离子交换能力,配合防腐导电材料涂层形成树根网状泄流通道。其缓释填充剂可吸收自身百倍水分,在干燥环境下释放维持湿度平衡,形成的离子扩散层可降低土壤电阻率。适用于高土壤电阻率(≥1000Ω·m)及施工受限区域,采用垂直埋设方式实现施工量小、材料节约等特点,装置使用寿命可达30年以上。
二、与传统接地改造工艺相比,离子接地极有如下特点
| 离 子 系 统 | 传 统 工 艺 |
工作机理 | 通过电极内部和外部填充材料的离子释 放效应,改善电极与周边土壤的接触环 境,达到降阻的目的 | 通过大量的金属材料的铺设降低一定区 域内的电阻,实施普通接地方法达到低 接地电阻 |
接地稳定性 | 其中的外部填充材料具有良好地防腐、 吸水、保湿,不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接 地电阻在施工完成一周后进入持续稳定 状态,不受土壤的干湿影响,不会随着 时间而上升。 | 1、 干性接触,干燥与潮湿时,接地电阻起伏较大; 2、另外由于腐蚀作用,接地电阻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升较快 |
寿命周期 | 具有防腐效果,离子自动补充,因此有 效寿命周期30年以上 | 防腐较差,每隔3至5年,需重新进行 土壤改造,降低土壤电阻率 |
工程工艺 | 专业工艺,降阻效果明显,施工简单, 工程量小,综合费用较低 | 技术水平较低,工程量大,无工艺保障 |
工作原理
电解离子接地极在接地极中加入可逆性缓释填充剂。这种填充剂具有吸水、放水、可逆的特点。当它吸水时,可以吸收自身100-500倍的水分,当外部环境干燥缺水时,又可以完全释放拥有的水分,达到周边水分平衡,这种可逆反应,有效保证了壳层内环境的有效湿度,保证了接地电阻的稳定。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离子吸收大地水分后,可以通过潮解作用,将活性电解离子
有效释放到周围的土壤中,使接地极成为一个离子发生装置,从而改善周边土质使之达到接地要求。接地极外部填充剂通过与其内部电解离子填充剂的相互作用产生针对壳层土壤的化学处理,降低壳层土壤的电阻率,同时在缓释接地极与大地土壤之间,形成了一个过渡带,增大了接地极的等效截面积和土壤的接触面积,消除了接地体与土壤之间的接触电阻,改善了地中的电场分布,填充剂良好的渗透性能,深入到泥土及岩缝中,形成树根网状,增大了地中的泄流面积。
四、产品技术参数
型号 | 规格 mm | 重量kg | 冲击电流△R | PH值 | 100Ω.m 降阻(Ω) | 材质 |
MAFL-LZ5025 | Φ60*1500 | 8 | ≤1% | 7±5% | 3 | 铜管 |
MAFL-LZ5030 | Φ50*1500 | 6 | ≤1% | 7±5% | 2 | 铜管 |
MAFL-LZ5430 | Φ50*3000 | 14 | ≤1% | 7±5% | 2 | 铜管 |
电解离子接地极完全符合UL、NEC、ANS、lEC、BS等国际标准对接地保护设备的要求。 |
设计方法及参考用数量
推算公式 :n≈(0.0275*ρ/R)-0.4
n为所需接地电极的支数
R为接地电阻最大值
如果土壤电阻率特别高(1000欧姆.米以上),可以将上述计算结果乘以调整系数k,可取值1.2~1.5,土壤电阻率高,k取值升高。
应用范围及使用方法
电解离子接地极由于其良好的防腐性能,优良的导电性能及独特的设计工艺,被广泛应用于通信、电力、石化、金融、网络、电子等重要场所的接地工程,尤其适合土壤条件恶劣,施工条件受到限制,技术标准要求高的接地工程。
1. 装置通过电极内部和外部填充材料的离子释放效应,改善周围土壤电阻率,达到降阻的目的。
2. 电极单元采用耐腐蚀的合金材料,具有防腐效果,离子自动补充,有效的延长其使用寿命,使用期在30年以上。
3. 回填料以强吸水性、强吸附力和离子交换能力强的物理化学物质为主体材料。完成电极单元与周围土壤的高效紧密结合,有效增强了雷电导通释放能力。
4. 其接地效果明显、调节功能力强,可用于高土壤率较高地区和建筑物高度密集的城市。
5. 工艺专业,施工工程量小,节约材料。